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魏鹏举
“一带一路”宏伟战略是一个多元、包容、共赢的战略,这一倡议的实施,赋予古代丝绸之路新的历史使命,为加快建设沿线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契机。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又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在由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吉林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主办的“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与教育创新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教授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魏鹏举教授演讲实录整理:
文化——
文化是基于共同价值观、规则与生活方式的自觉认同
当前,国家把文化发展战略上升到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在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文化处于中心,文化建设做好了,五个建设才能真的和谐,才能真正有序推进。
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化”,文化就是人的本质,文化是一群人的价值观,一群人的活动,一群人的规则。文化不仅是一群人共同认定的价值,也是一群人能够获得身份认同的最重要的标识。
“一带一路”倡议虽带有典型的中国烙印,但这背后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国际化。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就是人的共同体的范畴,人类文明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更多的是融合,是中国人的文化理想,寻求天下大同,寻求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最后实现全体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一带一路”从中国的立场来看,经济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但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对文化的追求。
我们要让中国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国家,这个完整统一不是靠强制,而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规则、共同的生活方式形成的自觉认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文化是最重要的建设,所以一个学校,一个企业,最高层次的建设是文化建设,越是到了现代社会,文化建设越重要。
产业——
用“一体两翼”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第二个关键词是“产业”。文化和产业原本是不相关的,甚至是一对矛盾。现代整个学术体系是按照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是属于“判断力批判”的部分,即审美的部分。审美的本质应该是非功利的,最早当文化领域逐渐变成一个生意领域的时候,德国的一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对这个现象深恶痛绝,他们发明了一个概念,就是文化工业。他们认为文化被工业化,文化被商业化,文化被产业化,这是文化的悲哀,是文化的堕落,是文化的深度被消平的现象。最早提文化工业的时候是从批判的角度提的,但是不管早期的这些精英知识分子怎么看文化的产业化,文化工业,这个领域还是从市场化、产业化的角度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而且越发展规模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如果说文化是人的本质的话,人从进入文明时代开始,对文化就有着发自内心的、根深蒂固的、伴随一生的基本需求。
即使在我们早期的人类社会,人们吃饭的碗,也会想方设法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工艺感,甚至到后来变成了所谓的艺术品。人类对文化的需求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最早的文化行业是图书印刷业,因为每个人都要看书,普通人读不到书,因为读书只是少数权贵的特权,文化被垄断了。文化的需求、文化的创造、文化的传播,曾经都被垄断了。到了工业化以后,文化的生产传播逐渐实现了大众化,有了现代技术的参与,图书的生产和再生产规模更大,成本更低,品质更好。
我们有时候把文化产业的起点定为古登堡印刷术。从古登堡版的圣经开始,普通人可以接触圣经,让宗教的绝对垄断、绝对腐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现代文化产业,尤其在印刷业的普及带来了宗教的革命。文化的产业化首先基于人们对文化本质的、普遍的长期需求,今天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也是这个原因。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矛盾转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其中文化需求是美好生活期待的关键,也是增长最大的部分。所有的文化产业,在绝大多数后工业化国家都变成了战略性支柱产业。
文化从产业的意义上来发展,一定要与科技结合。比如,《魁拔》这样的作品虽然不是那么成功,但是他的作品代表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真实水平,动画是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结合点。乔布斯在离开苹果以后,做了一个影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公司“跳跃的小台灯”,这家公司被迪士尼以74亿美元溢价收购,乔布斯对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里程碑式的影响,他把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完美结合在一起,带动了产业进一步的升级。
最早是印刷术运用到文化生产中,后来是录像技术,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文化产品生产传播中来,产业规模进一步放大。后来有了互联网,数字化,物联网,还有区块链,所以希望大家关注和文化创新相关的最新技术的发展,每次最新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结合,都会带来这个产业的几何级的增长变化,同时也是这个产业深刻变革的时期。未来VR和AR还会是风口,再往后是区块链,所以谈产业一定要谈技术。此外,谈产业还要谈金融,中国文化产业的腾飞要按照“一体两翼”,即以内容为本体,加上资本之翼、科技之翼,让中国的文化产业真正的腾飞。
国际化——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用文化寻求“天下大同”
第三个关键词是“国际化”。“一带一路”的倡议背后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化。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太庞大的内部市场。在数字文化产业时代,文化产业的边际成本极低甚至几乎为零,且存在典型的规模效益。中国的文化产业进入了向国际化拓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我最看重的关键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畴。科技让沟通方式更便捷,不同社会群体有了更密切的往来。这个往来的过程会形成所谓的文明的冲突,这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价值观下的判断。如果按照东方文化价值观,或者中国文化价值,文明不会有冲突。绝大多数各位都是汉族,汉族就是目前所说的基于基本的文化价值认同形成的一个最广大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不同的文化群落基于文化融合形成的大的人类共同体,所以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没有文明的冲突,只有文明不断的交流认同和融合。这是中国文化伟大的地方,也是中国文明可能给全球带来的最大的贡献和智慧。
人类文明不是一定会冲突的,从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更多的是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是中国人的文化理想,寻求天下大同,寻求相互的理解、相互的认同,最后实现真正全体人类意义上的融合,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终极使命是文化。“一带一路”从中国的立场来看,经济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但更重要的命题是文化的追求。
“一带一路”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五方面机遇
目前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文化旅游业态发展最为显著。伴随着全球旅游业中心的东移,中国和东盟正成为世界旅游业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方面,也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业态推动和促进。
第二,演艺娱乐业态依托旅游商业模式。这几年演艺娱乐方面有一些发展,但是目前来看主要依托旅游的商业模式,中国现在做得比较好的、有一定原创意义的这种“演艺+旅游”的模式,在国际上发展的比较好。
第三,文创产品及其营销成为热点。从“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来看,一方面,中国文创产品的开发,目前基础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市场营销这个方面现在发展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在全球还是比较快的。随着“一带一路”,文创产品开发也是一个热点。
第四,文化投资与运营刚刚起步。文化的发展可能成为独立的业态,就是投资运营。从“一带一路”发展来看,投资运营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因为“一带一路”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金融的“一带一路”,资本的“一带一路”。中国文化产业按照“一带一路”的这样一个模式向国际扩展的过程中,投资是最重要的一个抓手。
第五,互联网+文化业态颇受期待。现在没有真正的大规模的发展起来。
“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六方面挑战
1.文化政策及相关法规风险。
2.文化折扣与市场开发风险。
3.规模化不足的产业风险。
4.长周期运营的资本风险。
5.跨文化交流的专门人才供给问题。
6.跨文化的创意管理风险。
“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一:大格局统筹。一是对盲目跟风、仓促上马的项目进行规范。二是由国家队牵头行业协会等组团拓展。三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间双边贸易协定。四是以文化交流与人才互培作为先导。五是国内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文创行业先行,外国在国际拓展有更大的优势。六是撬动各类“一带一路”资金支持文创。
应对策略二:互联网的溢出效应。这是我们文化产业方面一个很大的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第一,中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人口超过7.5亿。第二,中国互联网进入内容时代,这也是重大变化。第三,数字创意业态规模边际效益突出。第四,可以较好克服“文化折扣”问题。第五,具有更大的文化附加值和商贸效益。
应对策略三:发挥产业资本的力量。具体表现在:第一,中国产业资本国际化。第二,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和示范作用。第三,大企业、大项目、大资本联袂出行。第四,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文化要素市场。第五,充分推动互联网金融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第六,拓展跨国合作的文体旅PPP模式。中国已经是最大的PPP市场,已经超过10万亿元。中国政府的资金规模非常大,再加上社会资金的力量,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文化资源长期开发的运营的项目,PPP模式是非常合适的。
文字整理:李争